这几天读一本记录琴童成长过程的书,看得我很不舒服。老实说其中有些练琴方法和介绍的人与事对我很有启发,主人公也获得了所谓世界性的成功,但在整体观念上以及一个孩子的培养上,很多的观点、做法、心态是我不喜欢的,甚至是反感的。当然人家的孩子是天才,俺家的孩子是普通人,也是客观事实。另外20年前中国的社会状况和思想水平与现在也不很一样。不想说是哪一本书了,因为作者可能本也没想完整地叙述这位琴童的成长。那么这本书揭示出什么成功的道理来呢?就想起wmsl来了。又联想起史上一些小提琴演奏者的成才之路,就感到wmsl简直是一条铁律。
以上一本书介绍的人物为例,说是注重文化课,但我实在不相信靠那么一点时间学习(甚至长时间不学习,靠考前突击),就能使文化课非常优秀,还第一名。当然第一名是可能的,因为当时艺术专业的文化课面很窄,程度要求很低。因而我得出的结论是,任何人从小这样整日练琴,采取wmsl的做法,将来至少都可能混出个什么家之类的名堂。人的某方面天赋是存在的,特殊人才要特殊培养,但一个正常的小孩子怎么能看出是特殊人才?实际上,如果是一个正常孩子,往哪里引导就可能成为什么。如果采取wmsl的办法,在各个领域都会出现所谓的拔尖人物,但这样很容易把一个活生生的人变成了一种特殊的机器。某个发达国家难以产生这样的机器,你正好被挑去为他们的孩子服务。什么艺术家啊,算了吧。
有一次,电视上看到一个小提琴家的演奏,技术是没说的,还能自由发挥,但是感到这个人没表达出什么,简直是开玩笑。是对传统的颠覆?而且颠覆得只剩下手爪子飞舞了?尽管如彼地卖力气,嘴也斜了,脸也歪了,眼睛也闭上了,满头是汗,可是没有用,怎么看怎么像个残障、弱智、白痴。我试图不看,只去听,还是没听出什么东西来。唉,估计还是俺欣赏能力太差,所以我只能猜想这个人就是wmsl的伟大成果。
为了扭转这种局面,有人用马友友为例,说人家为了成为大音乐家,还补学了人文学科。实际上音乐本身就是人文学科,怎么还要补学?就像学了10多年诗歌的,还要补学语言文学不成?算了,不瞎说了,还是说说wmsl这条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。这条规律的实质是物理透镜的聚焦原理,我们的古人曾用这种办法消灭过敌人。还有一个有趣的实验可作为例子,也就是一张纸,你像个傻子一样只需要重复地折叠50次,其高度就等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。不可想象吧,这和wmsl是一样的道理。
练琴长进不大的朋友们,wmsl规律已经被wmsl发现了,他的功绩是伟大的。他的发现不仅对小提琴的学习有指导作用,对其他专业也适用,各行各业,方方面面都可以借鉴。为了使孩子成才,为了培养小提琴高精尖人才,不但音乐学院要设附中、附小,还要附幼儿园,附胎教,进一步把小提琴之外的生活(包袱!)和文化课(包袱!)扔掉,以便为特殊人才的成长,铺一条光明顺畅的大道。成人学琴的更要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,不读书、不交往,扔掉工作,撇开爱人,上不管老,下不管小,最好被富婆包养或作二奶,专心练琴。待到成功之日,再找个洋人结婚,生个杂种,并口中常常自豪地念念有词,曰:我是中国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