郭宝昌爱京剧舞台
《大宅门》导演郭宝昌先生说,他痴迷于京剧独特的时空表现形式。仔细想想,类似的手法,不仅京剧有,其实评书也常用。说书人醒木一拍,那故事可能是发生在秦汉也可能是魏晋。地点嘛,可能是北国也许在江南。坐在北京茶馆里的听书人对此并无疑惑,就像看戏的也没人问为何一个圆场就代表走了千里路一样。为什么会有如此效果呢?因为大家都接受这种艺术类型,简而言之,这便是民族艺术的一种主旋律表现方式。
丁晓君爱京剧服饰
青年京剧演员丁晓君称当初自己爱上京剧,主要是因为服饰太美了。看到《贵妃醉酒》里的杨玉环,有几个人能说她不美?凤冠霞帔营造出的雍容气度是美的,而且凤冠与霞帔本身也是制作精美的艺术品。今天,穿着全套的凤冠霞帔出门是不可能了,可加上一些针脚细腻、造型简练的刺绣图案,还是会为现代服装增色不少。这也符合我们民族千百年形成的审美取向。
能够经常上演的传统戏曲里的故事,多数也是符合社会道德的主旋律作品。比如以老旦为主角的《钓金龟》,鞭笞的是不孝的大儿子,推崇的是侍母至孝的小儿子;再比如已经被改编成电影的《赵氏孤儿》,这出传统戏来源于杂剧,保守地说,已经从元代唱到了现在,如果它不是宣传了舍生取义的主流价值观,能有这样绵长的生命力吗?
有韵有容有时效
清代著名戏曲理论家李渔说,如果“我能易以新词,透入世情三昧,虽观旧剧,如阅新篇”。很多脍炙人口的京戏剧目都自觉地运用了李渔的理论。翁偶虹先生1940年写的《锁麟囊》戏词,如“她泪自弹,声续断,似杜鹃,啼别院,巴峡哀猿,动人心弦,好不惨然”,至今听来仍感到既符合古典诗词的韵律美,又不拗口。更让人想不到的是,程砚秋先生当年编排唱腔时,在“团圆”一场所用的哭头里甚至加入好莱坞电影《璇宫艳史》的音乐曲调。以京剧为代表的传统戏曲,容量之大,由此可见一斑。
此外,戏曲艺术也离不开现实。《锁麟囊》创作的缘由,说起来简单,而蕴含的感情则至为深刻。1939年胶东发了大水,正在山东演出的程先生被这一人间惨剧刺痛了心,于是决定要编一出关于水灾的戏。从灾难发生到戏曲登上舞台,中间只隔几个月,即便以如今的时间观念看是不是也够快的?